arrow_left
arrow_right

棲所之間

老屋改建

CASE DATA

設計風格 美式風格
房屋格局 居住空間-單層(中古屋)
空間坪數 39坪
屋齡 38年
空間格局 3房2廳2衛
主要建材 進口磁磚/超耐磨木地板/木作貼皮/系統板材/鐵件/木百葉/乳膠漆

CONCEPT

這是一個位於台北市中心主幹道旁的住宅,
身處車流與節奏都快速的環境裡,
屋主卻希望能在其中建構出一處安靜、
柔和、可以放心生活的居所。
《棲所之間》這個名字正是呼應這樣的設計精神,
在每個日常片段之間,為居住者留出餘裕,
留出節奏,也留出對生活的尊重。

設計上最重要的調整,
是將原本雜亂分散的空間動線,重新整合。
我們將洗衣間巧妙安排在後陽台前的過渡區,
不僅便於操作、收納、摺衣與熨燙,
也讓女主人能在室內完成大部分家務工作,
不被外部氣候所干擾。
廚房與洗衣間以下半隔間牆+上半透明鐵件玻璃分隔,
既有視覺穿透感,也不犧牲獨立空間的機能。
客廳、書房與餐廳之間,則以沙發背牆作為分野,
從視覺、動線與機能上取得三者之間的平衡關係。
三個空間彼此連通、又各自成區,
讓空間動線流暢卻不混亂。

最難得的是,這樣的整合方式讓中央公共空間,
從客廳延伸至廚房,形成一條自然的光軸。
南北對向的窗戶引入大量自然光,
讓原本狹長的空間,也有了通透感與呼吸感。

男女主人都希望在家中擁有閱讀與專注工作的角落,
但也不想被關在封閉房間內。
於是我們利用原始結構的凹槽區域,
規劃出一座開放式書房,兼具功能性與包覆感。
這個書房與餐桌僅以空間邊界自然銜接,
無需門牆隔間,就能形成使用上彼此尊重的默契。

而原本的廚房則轉化為洗衣工作室,
讓家務集中、動線合理,
並為新的廚房創造出更好的對流與採光條件。
這樣的調整,來自對屋主生活模式的理解與傾聽,
空間,是為行為而生,
而不是反過來讓人配合空間的設限。

因男女主人時常有在國外旅宿的美好體驗,
也希望家中浴室能有像在飯店渡假一樣的氛圍。
從磁磚、浴櫃、配件、鏡櫃、吊燈,
單片式淋浴玻璃隔屏,都是反覆挑選與搭配後的呈現,
讓每次使用衛浴空間都像是一場細緻的日常儀式。
這種「半開放、易維護、光線柔和」的飯店感,
不只外觀風格,而是整體使用經驗都能放鬆、無負擔。

考量到本案位於市中心低樓層,
噪音與隱私問題需特別處理。
我們在玄關設計了「轉折式落塵區」,
不僅有效擋住門外視線,也讓玄關成為過渡空間。
搭配典雅地磚與弧形櫃體造型,
一進門就能感受到設計的細膩。
天花板也整合了所有設備與光源安排,
藉由高低差處理將冷氣、抽風、照明一併整合,
降低視覺壓迫感,創造更乾淨俐落的空間。

before after
before after
before after
before after
before after
before after
before after
before after
before after
before after
before after
before after
before after
before after
arrow_left
arrow_right

更多作品

室內設計作品

無瑕

對於玄關及儲藏室,
女主人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及習慣的收納方式,
我們提供了數個版本,並來回溝通了許久,
甚至在施工過程中,仍在不斷調整設計。
最後完成的玄關不僅能置放鞋類,
還增添了汙衣區、穿鞋凳、洞洞板,
以及儲藏室多功能的收納空間,
整體配置非常符合女主人的期待與生活習慣。

電視牆由於現有牆面不夠寬廣,
我們以格柵形式延伸至玄關處,
一方面創造出電視牆,
一方面營造出穿透感,使玄關空間能與客廳互動。

書架櫃安排在側邊,成為客廳與走道的連結,
兼具美觀及功能性,
沙發背牆展現塗料的紋理,
後方不設櫃體,減少了壓迫感,
進一步突顯客廳的開闊氣勢。

女主人希望擁有一個寬廣開闊的廚房與中島,
可以在料理時與家人在餐桌上互動,
或者一起在中島料理。
我們將原有廚房及和室的隔間打除,
利用既有的建築物窗戶進行分割,
巧妙地安排料理區、中島與餐桌的三區動線,
不僅連貫各區域,
也維持了每個區塊使用上的獨立性。
當女主人在中島調理晚餐時,
同時可以叮囑孩子在餐桌上寫作業。

玄關、客廳、書架區、廚房及餐廳皆為開放空間,
相互串連,營造出空間的穿透感。
圓弧線條貫穿整個案子,
無論在天花板或牆面,
都以圓弧勾勒,增加視覺的柔和度,
也降低了小孩碰撞的可能性。

男女業主都是在各自工作領域中十分嚴謹的專業人士,
在洽談、設計、溝通與合作的過程中,
我們深深感受到業主對家的滿滿期待,
以及對孩子成長環境的堅持。
我們腦中浮現了這樣的畫面:
打拚一天回到家,
業主牽起小朋友的手,一起跳舞,歡樂地轉起圈圈。

觀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