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改建
設計風格 | 美式風格 |
---|---|
房屋格局 | 居住空間-單層(中古屋) |
空間坪數 | 39坪 |
屋齡 | 38年 |
空間格局 | 3房2廳2衛 |
主要建材 | 進口磁磚/超耐磨木地板/木作貼皮/系統板材/鐵件/木百葉/乳膠漆 |
這是一個位於台北市中心主幹道旁的住宅,
身處車流與節奏都快速的環境裡,
屋主卻希望能在其中建構出一處安靜、
柔和、可以放心生活的居所。
《棲所之間》這個名字正是呼應這樣的設計精神,
在每個日常片段之間,為居住者留出餘裕,
留出節奏,也留出對生活的尊重。
設計上最重要的調整,
是將原本雜亂分散的空間動線,重新整合。
我們將洗衣間巧妙安排在後陽台前的過渡區,
不僅便於操作、收納、摺衣與熨燙,
也讓女主人能在室內完成大部分家務工作,
不被外部氣候所干擾。
廚房與洗衣間以下半隔間牆+上半透明鐵件玻璃分隔,
既有視覺穿透感,也不犧牲獨立空間的機能。
客廳、書房與餐廳之間,則以沙發背牆作為分野,
從視覺、動線與機能上取得三者之間的平衡關係。
三個空間彼此連通、又各自成區,
讓空間動線流暢卻不混亂。
最難得的是,這樣的整合方式讓中央公共空間,
從客廳延伸至廚房,形成一條自然的光軸。
南北對向的窗戶引入大量自然光,
讓原本狹長的空間,也有了通透感與呼吸感。
男女主人都希望在家中擁有閱讀與專注工作的角落,
但也不想被關在封閉房間內。
於是我們利用原始結構的凹槽區域,
規劃出一座開放式書房,兼具功能性與包覆感。
這個書房與餐桌僅以空間邊界自然銜接,
無需門牆隔間,就能形成使用上彼此尊重的默契。
而原本的廚房則轉化為洗衣工作室,
讓家務集中、動線合理,
並為新的廚房創造出更好的對流與採光條件。
這樣的調整,來自對屋主生活模式的理解與傾聽,
空間,是為行為而生,
而不是反過來讓人配合空間的設限。
因男女主人時常有在國外旅宿的美好體驗,
也希望家中浴室能有像在飯店渡假一樣的氛圍。
從磁磚、浴櫃、配件、鏡櫃、吊燈,
單片式淋浴玻璃隔屏,都是反覆挑選與搭配後的呈現,
讓每次使用衛浴空間都像是一場細緻的日常儀式。
這種「半開放、易維護、光線柔和」的飯店感,
不只外觀風格,而是整體使用經驗都能放鬆、無負擔。
考量到本案位於市中心低樓層,
噪音與隱私問題需特別處理。
我們在玄關設計了「轉折式落塵區」,
不僅有效擋住門外視線,也讓玄關成為過渡空間。
搭配典雅地磚與弧形櫃體造型,
一進門就能感受到設計的細膩。
天花板也整合了所有設備與光源安排,
藉由高低差處理將冷氣、抽風、照明一併整合,
降低視覺壓迫感,創造更乾淨俐落的空間。